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图库  >  图片故事

从课堂学习到市集“圈粉” 西峰农民非遗文创产品受欢迎

2025年11月17日 09:11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盘小美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盘小美 摄影报道

  近日,作为2024-2025年西峰区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班的结业成果展,“庆阳非遗文创市集”在西峰区昊鑫时代广场五楼热闹开市,这场持续四天的非遗盛宴,成为检验农民培训成效、传承地方文化的生动窗口。

  市集现场,以庆阳香包为核心的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融入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刺绣摆件、内填天然香料的精美香囊、缀有刺绣元素的发簪与胸针等一应俱全。其中一件“爆籽石榴”刺绣作品格外吸睛,以独特工艺展现石榴饱满形态,尽显创意巧思。20名经培训结业的学员现场展示“破线、勾、勒”等精湛绣技,丝线在指尖流转间,将黄土高原雄浑古朴的风格凝于绣品之上,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选购,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这场市集的背后,是西峰区非遗人才培育的扎实实践。今年6月启动的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班,以“学用贯通、产教融合”为目标,聚焦庆阳香包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既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讲授传统绣技,也有专业讲师开展短视频拍摄、直播营销等电商课程,引导学员借鉴豆染、扎染等外地工艺,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融合。正如学员金苗苗所言,培训不仅让她掌握了多元技艺,更为创业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从培训班的“匠心研学”到文创市集的“成果亮相”,西峰区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特色路径。此次市集通过成果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既让市民直观看到农民学员的成长蜕变,更让拥有千年历史的庆阳非遗(可追溯至金代的香包实物见证其传承脉络)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