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喜中 摄影报道
秋日,在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的戈壁荒漠中,一座千年古城遗址静静矗立——这便是锁阳城遗址。它并非单一的古城遗存,而是集古城址、古佛寺、古渠系、古垦区与墓葬群于一体的“立体考古博物馆”,斑驳的夯土墙、蜿蜒的古渠痕,无声诉说着丝绸之路曾经的繁华。

追溯其历史脉络,锁阳城的“生命力”跨越千年:始建于汉,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时为晋昌县,隋代更名常乐县;唐代迎来鼎盛,设瓜州郡,成为丝路咽喉要地;西夏时期在此设立西平监军司,军事与商贸地位凸显;元代以后,这座繁华古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归于沉寂。而“锁阳城”这一名字,则源于清代民间——因古城周边生长着大量锁阳植物而得名,为这座千年遗址添了几分烟火气。

走近遗址,其规模与细节更显震撼:整个遗址占地近1平方公里,核心遗存勾勒出昔日城池的恢宏。城址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内城城墙采用夯土版筑工艺,底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四角矗立的角墩至今轮廓清晰,足见当年筑城工艺的精湛。更令人惊叹的是城外的古代灌溉系统:5条干渠如脉络般延伸,百余条支渠、子渠交错分布,总长约96公里,这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印证了当年古人在戈壁中开辟垦区、发展农业的智慧,也解释了为何这座古城能在干旱之地长久繁荣。

如今,锁阳城遗址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游客探寻丝路文明的必到之处。每到旅游季,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踩着戈壁碎石走近夯土墙,触摸千年时光留下的痕迹;站在城墙上远眺,想象当年商队往来、驼铃悠扬的场景。这座沉睡的古城,正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遗址风貌,让丝路文明在当代“活”了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