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图库  >  编辑推荐

高山晒场“铺金” 徽县科技赋能玉米丰收

2025年09月25日 10:09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李旭春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李旭春 摄影报道

  金秋时节,陇南市徽县的山区盆地里,近20万亩玉米褪去青衫、裹上“金甲”,迎来丰收时刻。在江洛镇的农家院舍、村头空地,金黄的玉米棒或铺成“金毯”,或悬成“金帘”,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翻晒,指尖划过饱满的籽粒,笑声在晒场间回荡,构成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图”。

  眼前的丰收景象,离不开背后的科技护航与产业布局。为实现玉米提质增产,徽县早已下足“绣花功夫”:在品种选择上,结合山地气候与土壤特点,重点推广吉农玉2988、隆丰211等优良品种,其中粮饲兼用型的隆丰211还精准对接畜牧养殖需求,一举两得;在种植环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采用宽窄行播种技术,按宽行70cm、窄行40cm的标准定植,配合“测土施肥”方案,让土地肥力得到最大化利用。面对旱情等不利因素,专业团队及时指导喷施抗旱叶面肥,组建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开展联防联控,从源头筑牢产量根基。

  “金色丰收”更连着“金色效益”。如今的徽县玉米产业,早已跳出“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银杏树镇村民刘彦辉种的7亩玉米纯收入达1.4万元,笑意写满脸庞;大河店镇近千亩制种玉米基地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色产业”。从田间的精细管护到晒场的颗粒归仓,从优良品种的精准适配到产业模式的创新升级,徽县让每一粒玉米都承载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扎实动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