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宋菲菲 摄影报道
当指尖触碰千年文明的印记,当无声世界与古老技艺深情相拥,一场跨越障碍的文化对话在兰州悄然展开。6月6日下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兰州市城关区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的“典籍沐初心 传学及古今”——第五届“陇韵书香季”小小古籍修复师进校园活动第十站暨“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第三届阅享城关系列活动,在兰州市金城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启幕。300余名兰州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在这场精心筹备的文化盛宴中,跨越感官的界限,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白塔山公园二台的传统文化体验现场,雕版印刷、线装书缝订、瓦当拓印、碑拓等项目一字排开,专业手语老师驻守在各个体验区旁,当古籍修复师细致讲解各项技艺的发展历史与技法要点时,手语老师迅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文化传递的桥梁,确保特殊学生们能清晰理解。

活动现场,学生们全身心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在制作线装书环节,他们专注地将针线穿梭于书页之间,每一针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抚摸刻有中山桥、黄河水车、兰州老地图和飞天图案的雕版,油墨与宣纸交融的独特触感,通过指尖传递到心间;古籍修复师精湛的现场演示,更是让大家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精妙,在无声的世界里,文化传承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

移步至白塔山公园一台,这里成了充满声音魅力的文化殿堂。伴随着悠扬的配乐,师生们深情吟诵古诗词,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诠释着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让经典之作焕发新的生机。当秦腔的旋律响起,高亢激昂的唱腔、韵味十足的念白,化作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盲生们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他们沉浸其中,用听觉感受着西北大地的文化脉搏。

此次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形式,为特殊群体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不仅让他们近距离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民阅读理念,搭建起特殊群体与文化对话的坚实桥梁,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求知若渴的心灵,让文化传承的薪火温暖每一个特殊学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