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单国锋 单付装 摄影报道
近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人员利用湿地智慧监测平台开展黑鹳繁殖监测时,首次记录到一处繁殖巢中5枚黑鹳卵的珍贵影像资料,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此次产卵,不仅刷新了该物种在张掖境内的繁殖纪录,更为我国濒危鸟类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黑鹳,作为全球种群数量极为稀少的珍稀鸟类,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它们对繁殖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次成功繁殖都显得尤为珍贵。通常情况下,黑鹳单次产卵数量多在1-4枚,而此次在张掖黑河湿地监测到的5枚卵,不仅是保护区黑鹳繁殖监测历史上的首次,在整个黑鹳繁殖纪录中也极为罕见。

近年来,为深入了解张掖黑鹳的繁殖习性及迁徙规律,从而为保护黑鹳栖息地筑牢科学根基,保护区管理局积极行动,多管齐下。他们精心组建专业的监测调查队伍,队员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深入湿地各个角落;同时,强化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借助专业科研力量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如先进的智慧监测平台,实现对黑鹳全方位、实时化的监测;不断丰富监测内容,从黑鹳的筑巢选址、产卵孵化,到幼鸟成长、迁徙路线,进行全链条追踪。

通过不懈努力,监测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张掖地区,共发现黑鹳巢82处,其中繁殖巢32处。过去4年时间里,这里共成功繁殖出幼鸟100只,成活82只,黑鹳繁殖成效令人欣喜。这一组组数据,不仅是对保护区工作的肯定,更是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彰显着张掖黑河湿地在守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