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图库  >  图片故事

与蜂共“舞”绘“蜂”景——记徽县中蜂养养殖资源保护人李景云

2024年04月05日 12: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杨婷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杨婷 摄影报道

  春日,走进徽县榆树乡,红叶李的清香扑面而来。临近中午,淅淅沥沥的雨停了,温度慢慢升高,养蜂人李景云忙着打理他的蜂箱。

9370c81c1cc33ee0453c96a703a47ef.jpg

  看到笔者的到来,李景云显得有点兴奋。他带领众人来到他的中蜂养殖基地,小心翼翼地从蜂箱里抽出一块蜂板,用手指着蜂巢介绍说:“你看,春天正是蜜蜂的繁殖期,小小的这些都是蜂蛹。蜂巢上面封盖的就是成熟蜜,可以割下来了,下面这些没有封盖的还是水蜜,浓度不够。”说完,李景云又小心翼翼地把蜂板放了回去,小蜜蜂嗡嗡地在笔者头顶盘旋,李景云告诉笔者不要怕,不要动,蜜蜂是温顺的,过一会儿就自己飞回巢了,举手投足间尽显他对蜜蜂的疼爱。

28c78a9055c2a8a0dd1f7d51b8acded.jpg

  75岁的李景云是徽县本地人,也是一名资深深山养蜂人,他经营养蜂事业已有50多个年头。他们家从父辈就开始养蜂,他从小耳濡目染,工作后在徽县畜牧局养蜂站上班,退休后又和儿子李超在徽县榆树乡成立徽县锦绣中华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年来致力于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b4ad1aa5db8d46b85dfe44f83719965.jpg

  如今,已有50年养蜂生涯的李景云,养蜂事业越做越大,技术也日益精进。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景云在徽县榆树苟店村推广中蜂新法活框饲养技术,2019年在此地成立“徽县中蜂养殖产业专家工作站”,目前全村中蜂饲养量达到4500多群,苟店村也成了甘肃中蜂养殖第一村。同时,针对中蜂品质退化问题,李景云的合作社开展中蜂蜂王选育工作,保护了徽县中蜂的种质资源。2014合作社和南京九蜂堂合作开展高端有机蜂蜜生产,样品多次送到欧盟进行检测和化验,2017年3月正式获得国际农业邮寄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这是中国唯一获得“德米特”认证的蜂蜜产品,为徽县蜂蜜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是养蜂人也有不少烦恼。养蜂靠天吃饭,有时遇到倒春寒天气,一年可就白忙活了。李云景告诉笔者,养蜂事业10年是一个周期,10年里既有丰收年也有歉收年。“去年春天花期就遇到了雨季,加上夏天大暴雨,养蜂基地后山的山洪下来,把我的10箱蜜蜂都卷走了。”谈及去年流失的蜜蜂,李云景心疼地说。

7C8A8760.JPG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如今李景云的蜂箱都实现了智能化,手机上下载好智能蜂箱App,坐在家里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蜂场的湿度、温度等情况。李景云告诉笔者,他是个与时俱进的人,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心态不老,他喜欢上网,现在通过网络都打通了蜂蜜销售新渠道,有来自北京、宁夏、福建等地的蜂业专家、商业企业代表莅临参观、协商合作,他也会外出培训授课。

502d59ebbe188861d3cf8f060a4dc75.jpg

  因为徽县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这里一直是中华蜜蜂生息繁衍的“生态乐园”,徽县中华蜜蜂具有繁殖力强,采集力强,性情温顺,越冬性、抗病力强的特点。李景云说:“我们的蜂蜜在全国都是最好的,因为我们蜂蜜所含的葡萄糖和活性酶远远高于全国蜂蜜平均含量,这都得益于我们徽县优越环境和独特的饲养技术。”

  谈及养蜂业的未来,李景云坚定地说:“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对于中蜂养殖资源,我们在做好保护的同时更要突破更大的技术难关,让徽县中蜂有更广阔的销售前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