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图库  >  图片故事

小手艺派上大用场 西和韩马村竹编“编”出百姓致富路

2024年03月18日 10:03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巩凡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巩凡 摄影报道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万物生长。在西和县晒经乡韩马村,竹编匠人们坐在自家门前,全神贯注地编织传统竹编,一根根粗细不等、金黄的竹丝条在指尖灵活穿梭,精美的竹筐转眼就被编织出来。

mmexport1710382332720_edit_176217955843194.jpg

  竹编这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精湛的技艺,成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编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开始利用竹子制作各种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编技艺逐渐成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mmexport1710382327784_edit_176234217247250.jpg

  竹编在西和县晒经乡韩马村已传承多年。据韩马村的老人们介绍:“从记事起,家里长辈就已经在用竹子编织扫帚、鸡罩、背篓、簸箕、竹筐等日常生活用品。”时至今日,这门技艺依然是韩马村留守在家的闲余劳动力创收的主要方式。从实用的篮子、筐子到精美的坐垫,竹编匠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将原本平淡无奇的竹子编织成一个个精美的物件。匠人们将竹子劈成竹条、薄片,编织成各种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艺术品,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技艺和创造力。

mmexport1710382330411_edit_176225654276732.jpg

  韩马村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植物,在这里茂盛生长,2000余亩的竹子生长林地,成了村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一个竹编产品,从砍竹开始,中间要经历暴晒、晒干、淋雨、再暴晒,到存放、刮节、浸泡、蔑刀剖条、再刮光等各个环节,这个过程中,竹编匠人们除了付出辛勤的劳动外,成本投入几乎是零。韩马村88户393人中不能外出、留守在村的劳动力几乎全部从事竹编编织,主要的扫帚产品每年可编织2万把以上,年产收益在30万元以上,在有效解决留村闲置劳动力务工问题的同时,全面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

mmexport1710382321579_edit_176240917420945.jpg

  今年以来,西和县晒经乡韩马村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了晒经乡韩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竹编产品生产车间,将传统的家庭式作坊统一起来,将分散的竹编生产者集中起来,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生产经营,在技术培训、产品创新、质量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再加强,在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资金实现良好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