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兴国 摄影报道
会宁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总人口五十多万。
会宁,从汉武置县的烟云中走来,在历史的洗礼中淬炼,他历经沧桑、饱含艰辛。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古道名城,会师圣地。
这里曾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十年九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会宁人不断向干旱、向贫瘠作顽强抗争,坚持以兴修梯田、退耕还林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治理,以美丽新农村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治理、大力发展以养殖、种植为重点的富民产业,以特色产业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这座城市,正朝着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方向阔步前进。
一、自然生态
会宁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

华家岭防护林会宁丁沟境内。

会宁中川风电。

祖厉河综合治理。

收获时节。

高速公路。
二、田园村落
会宁山乡四季的田园村落,色彩斑斓,静谧优雅。近年来,会宁县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深入发掘乡村旅游内涵,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提升,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晨曦中的村寨。

大山川新农村。

家乡秋色。

童家湾村。

红军村。
三、父老乡亲
生活在会宁这块黄土地上的农村人,他们不怕吃苦,闲不住,即使年龄大了也要下地干活,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感。

归来。

扬场。

忙碌。

收获季节。

晒粮。
五、 富民产业
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乡村才能振兴,近年来,会宁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造血”功能,为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一幅农业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铺展而开。

养羊产业。

高效农业。

现代农业示范园。

甘富苹果大又甜。

西瓜产业。

葵花产业。
六、会宁教育
厚重的历史遗存铸就了会宁人崇文修德、吃苦耐劳的秉性;丰富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会宁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

会宁学生。

假日生活。

乡村小学教师吕转芳(左)辅导学生。

探究。

乡村小学教师王健林和他的学生。
六、会宁民俗
舞社火、看戏文、剪纸……会宁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会宁县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全面落实非遗保护责任,以资源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传习场所建设、开展宣传教育为重点,稳步推进非遗传承和保护各项工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会宁民歌集锦。

会宁皮影戏。

会宁剪纸。

会宁高跷。

会宁社戏。

会宁铁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