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图库  >  专题策划

范宏伟镜头里的甘肃民俗

2018年09月30日 16:09 来源:每日甘肃网

01 永靖傩

拍摄时间:2007-2014年

拍摄地点:甘肃永靖

作者:范宏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甘肃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甘肃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

  永靖县傩舞戏俗称“跳会”,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目前主要流传于小积石山一带的杨塔、王台、红泉等乡村。永靖傩舞戏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性,堪称戏剧舞蹈的“活化石”。无论是傩祭、傩舞、傩戏,其中都能找到来自于几干年前傩的元素。无论置身其中还是旁观凝视,都会让人感觉回到了上古时代。在表情各异的面具上,在代代相传的古拙动作中,似乎可以捕捉到先祖围着丛林中的篝火与神灵共舞的蛛丝马迹,眼前看到的仿佛是跃然于沧海桑田中的身影。永靖傩舞钟黄河三峡之灵秀,沐儒释道之熏陶,展现出华夏民族的灿烂古风。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当刘家峡水库淹没了永靖喇嘛三川之后,山区和库边遗留村庄的七月跳会虽时断时续,毕竟沿袭了下来。

“庄稼汉”是永靖傩舞中很有特色的面具

锣鼓奏起“舞会”音乐

法师舞拉开了整个序曲

傩戏面具脸谱代表意义古老而丰富

永靖傩舞上承汉唐,数百年间传承不衰

《杀虎将》是傩舞重要的内容

黄河三峡,傩,留下了神秘的影子

傩舞,常以戏剧性的形体动作展开工作

傩舞队由九辖、牌头等五十多人组成

02 文县迟哥昼

拍摄时间:2008-2016年

拍摄地点:甘肃陇南

作者:范宏伟

  “ 傩”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存在,它积淀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信息。甘肃文县“白马人”一年一度的池哥昼”应该是“白马人”为纪念族人迁徒的那段历史而产生的。“池哥”是“白马人”对“面具”的读音,“昼”意译是“跳,“池哥昼”意思是“跳面具舞”。“池哥”也被当地人理解为“兄弟”,象征着他们对先人达嘎儿子们的尊崇和纪念,是白马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民族舞蹈和传统祭祀活动。

       随着时间的演进,这段历史的演绎就逐渐变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活动,它既是形象地讲述了祖先传说的仪式,又是娱神祈福的宗教祭祀活动。进行仪式时,舞蹈者头戴面具,一般有男性九人或十人来表演,由“池哥”“池姆”“池玛”“知嘛”(猴娃子)和“趴贵”(野猪)组成,亦舞亦祭。

狮、虎、鸡、牛、龙、猪面相的面具

“池哥”的扮相很讲究,戴木雕彩绘兽面具

跳“池哥昼”为村民除恶驱邪、祈求吉祥

“知嘛”又叫猴娃子,说笑话,唱怪歌

白马傩舞原始古朴

“趴贵”也叫野猪,叙述围猎

两位“池姆”,金银姐妹,戴木雕菩萨面具

扮做山神的四人叫“池哥”

03 环县皮影戏

拍摄时间:2016-2017年

拍摄地点:甘肃环县  

作者:范宏伟

      “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环县道情皮影是陇东道情和皮影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别具特色的皮影戏,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被称为“东方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张灯作戏调翻新,孤影徘徊却逼真”,道情皮影作为现存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又被电影史家公认为世界电影的“元祖”。这种艺术形式地方色彩浓厚,声腔独特,有着丰富的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底蕴。皮影工艺制作精美,造型夸张图案丰富,可谓“集中华皮影之大成,撷当地道情曲艺之精华”。而如今被誉为“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环县道情皮影艺术,正面临后继乏人的生存考验。
他出生于皮影艺术世家
图中的皮影人物叫王公瑾
道不完的人间情,演不尽的世间事
毛驴驮载着,奔波于山间小道上
“亮子”一展,油灯一点,皮影开戏了
环县道情皮影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吼出来了灯影里的绝唱
史呈林7岁随父学艺,16岁独立挑扦演唱。
皮影同样面临着传承乏人的境况
王勤政,环县秦团庄乡王团庄村人
               来源: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民俗影像委员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